549 一条血路-《电影巨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有人想要给兰斯一次教训,但也有人想要将兰斯扶植起来。正如马丁又一次错过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小金人,美国东海岸的势力日渐式微,伴随着百老汇的江河日下、嘻哈音乐百花齐放,东岸势力的高冷形象深入人心,人们不由敬而远之,朝着更加亲民、更加平民、更加友好的西岸迁徙。全世界范围内,瞩目视线都在逐渐朝着西海岸偏移。

    东岸十分满足自己“高冷”的路线,“知己一名足以,盲从万名嫌少”,这就是他们一贯的行事准则,他们也没有打算做出改变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艺术得不到商业的拓展和支持,他们将会缺少继续发展的动力,新生代艺术的孕育也将会逐渐断层——甚至更可怕的是,那些艺术人才都朝着西海岸前进,沾染了那些低俗的商业气息。简而言之,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。

    所以,东岸不想改变自己,但却又需要做出更多的广告,他们需要更多像马丁这样的旗帜人物站出来。显然,横空出世的兰斯是一个不错的人选,更何况,伴随着“罪恶之城”的问世,兰斯的犯罪三部曲也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,这更是让东岸欢呼雀跃,这不仅展现了兰斯的创作才华,更展现了兰斯骨子里对艺术的追求——即使是“罪恶之城”这样商业气息浓厚的漫画作品,最终也在兰斯的镜头之下绽放出了迷人的艺术人文气息。

    于是,十五个一百分出现了,与九个零分针锋相对。比起零分来说,媒体的一百分倒是屡见不鲜,只是在如此极端与极端的对比之下,两个极致的观点就碰撞出了难以想象的火花。无论是零分势力,还是一百分势力,都没有预料到这样的结局。

    冰火双重天的对峙,彻底引爆了议论狂潮,让人产生了一种“暑期档提前到来”的错觉,即使是那些对电影毫无关心的普通观众也不由自主投来了视线,对“罪恶之城”充满了好奇和兴趣,希望能够走进电影院,亲自观看之后,发表属于自己的观点——也许是寻找志同道合之辈,也许是与朋友火药味十足地据理力争。

    这,着实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,不是吗?

    在一百分和零分之外,首批评论的另外十六家媒体,评论虽然不极端,但立场却依旧鲜明而对立,将这一场口碑大对决浩浩荡荡地延续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华尔街日报”打出了九十一分,“‘罪恶之城’有太多东西值得观看:暴力,残忍,不可救药的邪恶。但它身上那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却是来自于故事的内核——就像是一个我们世界投影在镜子里的扭曲呈现。”

    “奥斯汀纪事报”的评分只有二十五分,“‘罪恶之城’是一个向旧时代旧精神致敬的作品,充斥着一种粗鲁无礼的大男子主义,还有暴力至上的扭曲观点,彷佛所有的美好、所有的女人都将成为他们情感发泄的载体。”

    “纽约客”给出了九十分,“‘罪恶之城’是今年目前为止主流电影之中最具特色、最具个性、最具突破的作品,电影身上充斥着一种傲慢而原创的精神,是一部恶毒、艰难、有趣的小电影,充斥着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,但其中却包含了意味深长的艺术探索和思想回潮。”

    “新闻日报”的评分足足有三十三分,“这是一部充斥着无情的暴力、剥削的残酷的B级电影,‘罪恶之城’是一部极不平静却又极为平庸的——卡通。如果你喜欢卡通的话。
    第(2/3)页